素养五问:这是我们主张的素养教育
Q1:向上走 VS 往前冲你希望孩子更关注自身发展,还是成为一个“怕被人比下去”的竞争者?
关心海外升学的家长可以看一个数据:2019年,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孩子近15万人,但拿到常春藤offer的只有300多人,比例是2‰,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成为哈佛、耶鲁的一部分。
——教育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,我们希望好的素养成为每个孩子的一部分。
云谷素养教育,鼓励每一个孩子“向上走”,不是逼孩子“往前冲”;往前冲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而向上走是每个孩子不管起点怎样、基础如何,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提升的状态,让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好。
教育不是只服务冲过独木桥的“分子”,而是让包括每一个孩子的“分母”都获得应有的关注。
“我们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,但可以给孩子们走向未来的素养:素养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,拥抱变化的心态,接受挑战的勇气。”——王成毅 云谷高中校长
在云谷高中,素养教育不仅是“一人一课程表”,还是“一人一成绩单”,不仅包括学术教育,还包括拓展课程;云谷的“素养指标体系”不强迫孩子开展横向竞争,而着眼于孩子个人的纵向发展。所以,云谷不刻意追求让孩子往前冲进名校,但支持每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。
择校不是跟风追逐“别人家孩子上了什么好学校”的过程,而是看清“自己家孩子”的过程,理解自己孩子喜欢什么、擅长什么、适合什么
Q2:奠基石 VS 敲门砖:你希望孩子把3年的时间花在哪?
在与孩子共同选择未来之路前,要理解国内外教育两条路径的区别:
结果导向的标化考试是以阶段性知识掌握程度评估为目的,人们往往只将其作为敲门砖;云谷高中走的“国际化教育”道路不是“洋高考”,是更看重过程的素养教育,是以人生发展为目的,打造个人成长的奠基石。
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范式,需要家长和孩子都能以更开放的心态,去理解和接受两套教育理念、学习方法、评价体系的不同。
云谷素养教育是帮助孩子获得未来发展的“奠基石”,不是“敲门砖”,它传授的不是“考完就扔”的知识,而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素养。
怎样评价一个孩子有没有获得素养?云谷不是通过单一的分数,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特点、学习和成长经历,不仅评价学生“知道什么”,也评价学生“能做什么”; 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,也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;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,也评价在住宿生活、课外活动中体现的能力发展。
在云谷的学习是“我要学”,而不是“要我学”,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去明白:我是谁?我想做什么?我能做什么?
云谷高中的老师们相信,清晰的目标,完备的素养,将支持学生们在离开云谷后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。
Q3:高分低能 vs 高能低分:素养教育和标化考试冲突吗?
国外大学录取并不过分倚重标化成绩,因此标化成绩不是越高越好;但在云谷高中有一点共识:素养导向的教育和标化考试能力绝不冲突。
“高分低能”或许可能,但“高能低分”绝不可能。曾将500多名学生送入海外高校的王成毅校长说,云谷重视素养,但绝不意味着忽视基础。“恰恰相反,不能应对标化考试的素养教育一定是「伪素养」,如果我们的孩子连托福90分都考不到,再谈素养就是「空中楼阁」了。”
云谷课程体系的设计搭建,融合了主流学术课程的评价要求。因此,云谷素养体系的发展方向,和标化考试“检测学术能力”的方向本就一致。同学们在高二结束后可以在校内参加ACT考试或AP学科考试。
Q4:“素养教育”在云谷高中是如何落地的?有什么特色?
云谷素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,是“国际化的中国课程”,在中国底色上去链接世界。
所以,云谷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延续和发扬中国教育中的优势,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,形成适合中国孩子特质的课程体系。
不应妄自菲薄的一点是:中国国家课程的顶层设计质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在历次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,中国学生表现一直排名世界前十。
云谷高中传承了中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的标准、核心内容、学科核心素养,改进的是照本宣科、死记硬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。
另一方面,云谷高中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通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,如探究、项目式学习,表现性评价、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、混龄学习、导师制、职业体验等。融合中西优势,进而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特质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国际化的课程体系。
“一人一课表”,个体支持是云谷素养课程设计的中心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成熟度、前期基础、学习能力都不同,所以云谷采取“模块化”学术课程设计,通过课程方向、课程模块数量、课程难度三个维度去帮助学生设定各自学习目标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。
课程内容上,分为学术课程和拓展课程,其中学术课程又分为必修课、必选课、CCA、选修课,以及云谷独创的“顶石课程”。
四门必修课: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体育
必修课会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进行“分层教学”,必修课的分层教学比例高达90%,这避免了一个班的同学,基础差的“听不懂”,基础好的“吃不饱”。
三类必选课:
科学技术类、人文社科类、音乐及设计艺术类,每个大类下分不同模块,每一模块又分为通识和精修两个级别。
科学技术类包括:物理、生物、化学、环境科学、计算机、工程技术模块;
人文社科类包括: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经济、商业、史地政综合分析模块;
音乐及设计艺术类包括:音乐及设计艺术类赏析、历史、专项训练等模块。
CCA (Co-Curriculum Activity): 篮球社、航模社、戏剧社、日语、格斗防身术、飞盘、乐队、分子实验室、小龙虾俱乐部等20多个学生社团和活动。
选修课:文学经典赏读、法律、人文地理、创意写作、电影、媒体、哲学、数学建模、程序设计语言等,还包括100+线上选修课程。
顶石课程(Capstone):这是云谷同学们在高中两年学习后要学以致用的一个“亮点”课程。该课程将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,引领学生在让其有共鸣的、与现实问题相关的主题领域,完成一次从创想、实践到创造影响力的旅程,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、独立自信的地球公民。
Q5:云谷“素养教育成绩单”被认可吗?竞争力体现在哪?
云谷认为,素养教育怎么样,既要看申请“结果”,也要看成长“效果”。虽然云谷高中目前的第一批毕业生还未“出炉”,但云谷素养教育已经为他们搭建起了一套和全球接轨“素养成绩单”。
云谷素养教育七大核心指标,不是“灵光乍现”的教育实验,而是承袭全球最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组织、有系统的创新。
云谷高中七大核心素养指标是:自主性与目标感、沟通力、全球胜任力、思辨力、创造力、企业家精神。
这套核心素养评价体系,不仅参考了中国国家素养框架,还借鉴了世界经合组织、斯坦福SCALE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,以及美国著名的SUMMIT和ENVISION学校的多年实践。
并且,为了让素养核心指标可理解、可执行、可视化,云谷制定了三级素养指标体系:确保我们可以有明确、科学的流程来培养、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。
云谷的电子化可视素养成绩单是被全球高校认可的、代表未来的大学申请方式,也符合新冠疫情后大学录取的新趋势。
云谷已加入全球素养成绩单联盟(MTC),为学生升学提供电子、互动式的素养成绩单,不仅能体现学生上了什么课,也能提供丰富的证据证明学生发展了什么素养。
MTC目前在全球已经有近400所成员学校,截至目前,全球共有237所大学已经接收用MTC成绩单申请大学的学生,几乎包括全部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美国名校。
在新冠疫情导致部分标化考试受阻后,越来越多大学,尤其是名牌大学开始减少,甚至取消对标化成绩的要求,这一趋势已经开始重构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。例如,著名的加州伯克利大学就在去年初宣布,申请时不再需要提供SAT和ACT成绩。哈佛大学也宣布不强制要求提供标化成绩。
威斯康辛大学的招生官Kathleen Breuer在接受美国《华盛顿邮报》时就说:由于不再要求学生提供标化成绩,所以MTC的素养成绩单就对招生官非常有用,而且素养成绩单里的案例展示可以一下子“抓住眼球”,这是以前申请方式所做不到的。